加沙硝烟未尽,内塔尼亚胡突然底气十足
半年的加沙冲突折腾得一地狼藉。以色列人质还没全数带回,哈马斯也没给端个底儿掉。就在许多人觉得这场战争要拉锯到底时,内塔尼亚胡却忽然变得腰杆子挺直了一边对哈马斯寸步不让,一边对伊朗发起大胆攻击,还把自己在国际舞台上的“强硬形象”刷到极致。
外界怎么看?有人说他可能会见好就收,抓紧停火宣布选举,也有人觉得他要等到议会休会,玩儿个安全期,把劲敌和政敌晾在一边,再从容谈停火。这盘棋局比加沙断壁残垣还复杂。
伊朗危机成了转折点,民意风向彻底调头
原本,内塔尼亚胡的处境一塌糊涂。去年10月哈马斯那次闪击,不仅让以色列遭最大耻辱危机,总理责任甩都甩不掉。安全守护者名头瞬间崩塌,民调跌进谷底。他那一套硬杠哈马斯、拖着不谈停火的策略,观感极其糟糕。
只是剧情有了新变化。以军突然高调袭击伊朗,给外界一个下马威。美国也出手配合了一波。结果不管伊朗的核计划到底受了多严重的损失,至少表面上,以色列展示了极强进攻能力。老百姓一有气势、敢牵头,美国也买账。内塔尼亚胡的支持率随之一路飙涨,民意这玩意转得比风扇还快。
以前他怕政权不稳,哪里敢轻举妄动。现在有了底气,光靠“强人”人设就能堵住执政联盟内部的炮轰。他的老对手们一时也没了词,连分析师都喊:这是他两年来最强势的时刻。
底牌出手时机,停火还是继续?
不少观察家现在都在盯着他的下一步。内塔尼亚胡这一波人气回潮,不是说说而已。原来握在极右翼伙伴们手里的“倒阁”按钮,眼下也不敢随意按。
以色列政府内部,有官员透露这轮谈判代表已经拿到更大授权,说明内塔尼亚胡自己都懒得再死扛“必须消灭哈马斯”那个口号,更多是在琢磨怎么体面收场。
大家不难猜:人质问题一旦有进展,马上就能拿大旗造势。届时无论救回多少人,都能往自己的成就里写上一笔,而对内对外都用得上。
至于具体时机,很多分析觉得他十有八九盯着七月底议会休会期。为什么?这段时间内,即便有人作妖搞倒阁,也没地方折腾。“趁热打铁”是政治领域里亘古不变的法则,他会用停火和人质两大功劳牌争取连任。明面和台底下都给自己留好回旋。
哈马斯“永久停火”要价太高,内塔尼亚胡想灵活变阵
故事到这不是没有变数的。以色列停火谈判不是儿戏,哈马斯口口声声要“永久停火”,就是想让加沙不再有以色列军队、控制权也别被动摇,而内塔尼亚胡这边铁了心要留“弹性”就是不给哈马斯顺顺溜溜喘口气。
两边都拿着一堆筹码,暗地里叫板。内塔尼亚胡是真不愿意被贴上“软弱”的标签,过去他一直靠着强硬姿态稳局势。
这次不一样“灵活机动”才是他的真标签。只要抓住契机,政治得分最重要。什么原则,说到底都是可以商量的事。
伊朗胜利光环能撑多久?危机随时打回原形
看似一切向好,其实内塔尼亚胡的胜利没那么保险。要说对伊朗这一脚踹得有多狠,老实话还得看伊朗反应到底有多大。如果伊朗短期内重新鼓捣核设施、玩“打不死的小强”,以色列的战略威慑力就立刻缩水。民意也会跟着变脸,到时候反对声浪绝对不比现在小。
以色列社会里的安全焦虑说变就变。几个数据和一场新闻就够把民心翻回来。过去内塔尼亚胡栽跟头,也是一夜之间风向全转的事。
两年战火撕碎加沙,谁来买单?
战争最显眼的受害者从来不是政治家。加沙现在几乎成了废城,一块土地换来世界注目的惨景。多少居民流离失所、基础设施炸得七零八落,经济更是全线崩盘。每一场决策背后,都是以百姓为筹码的一场场豪赌。
内塔尼亚胡在国内外的“强悍作风”,在很多普通人不过是另一场笔划在地图上的政治自救罢了。“清除哈马斯”的口号喊了这么久,战术层面谁赢谁输,早就意味着什么都不稳定。
政治强人,难逃风浪
说到这一段,其实内塔尼亚胡这步棋走得很精。哪里是简单的军事对抗?都是互相借势、拉同盟、稳阵脚。每一次转折都不全是枪炮起决定作用,背后的选票和舆情才最要命。
他成也“安全牌”,败也“安全牌”。只要安全问题再添新变数,他的靠山随时塌方。以色列的安全神话和危机轮回,不会因为某一次伊朗冲突或者某一批人质解救就被彻底打破。
结局未定,都是悬念
这场加沙迷局离真正落幕还差得远。现在的停火和谈判,看着有点火药和希望并存的意思。内塔尼亚胡能不能借着风头稳坐江山?哈马斯是不是会妥协?伊朗会不会很快反扑?这些问题,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。
在线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