延安时期,是中国共产党迅速壮大和发展力量的关键时刻。全面抗战初期,全党的党员数量不到4万,但到抗战结束时,党内的党员人数已激增至121万,同时培养了大约40万干部。这一巨大成就的取得,离不开在延安担任中央组织部长长达8年的陈云的贡献。
陈云的组织建设工作
1937年12月,陈云接替博古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,从此在抗战胜利前的8年中,他为党的组织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可以将他的工作概括为几个方面。1938年,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,毛泽东号召全党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。中共中央组织部迅速响应,成立了专门的学习小组,陈云和李富春担任组长和副组长。陈云规定,每天上午9点前为自学时间,每周组织一次集体讨论,学习内容以马列经典著作和毛泽东的哲学作品为主。
当时,这个学习小组的氛围异常浓厚,刘家栋回忆说:学习小组的成员每个人都需要一本一本地阅读原著,在自学中逐步理解原著内容,然后通过集体讨论深化理解。一周一次的讨论会中,每次都会由一两位同志准备好发言,介绍所学内容并引导大家讨论,这样大家互相学习,相互启发。
展开剩余82%陈云与于若木的婚礼与党史教育
1938年3月,陈云与于若木在延安正式结婚。婚礼当天晚上,陈云在婚房内向妻子讲述党史。虽然于若木已经是党员,但这是她第一次如此系统地学习党史,感到受益匪浅。那天晚上,有人本打算在门外偷听他们的对话,结果听到的却是陈云正在讲解严肃的党史。这一幕很快成为了中央组织部干部们的佳话,“陈云同志在洞房夜给于若木上党课”一事在延安流传甚广。
正因陈云对理论学习的高度重视,他的理论素养十分扎实。后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宋平回忆,陈云讲党课时,总能将深奥的理论和复杂的问题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,既深入浅出,又幽默风趣,令人印象深刻。
吸纳知识分子的紧迫性
在延安时期,由于抗日战争的需要,党急需扩大干部队伍。然而,党内一些高级领导干部对吸纳知识分子并不重视,甚至有些人过于挑剔,拒绝接受外来人才。这种情况严重影响了党的力量扩展。
陈云发现了这一问题,并在一次会议中强调:“现在是抗日战争最为关键的时期,所有方面都在争夺知识分子,国民党在抢,日本人也在抢,我们共产党也必须抢,不能落后。我们必须确保至少三分之一的知识分子加入我们,否则就会错失机会,后悔莫及。”陈云的“抢夺”论震动了延安,毛泽东也对此表示赞同。从那时起,各级干部更加重视吸纳知识分子进入革命队伍,迅速壮大了党的力量。
吸纳专业人才:傅连暲的入党
延安时期,中央医院院长傅连暲曾多次请求加入中国共产党,但一直未能如愿,令他十分苦恼。傅连暲早在30年代初期便参加了革命,在红军打下漳州时,他放弃了私人医院,带着医疗设备和药品加入了红军。尽管他为党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,但因知识分子身份较为突出,又不善于与同志们打交道,导致没人愿意成为他的入党介绍人。
陈云了解傅连暲的情况后,认为他是党内不可多得的专业人才。他长期为党工作,革命觉悟高,且医术精湛,是党组织的宝贵财富。因此,陈云与王鹤寿一起决定担任傅连暲的入党介绍人。
不久后,陈云亲自找傅连暲谈话,表示:“你完全符合成为共产党员的条件,虽然工作作风上有些小缺点,但这是可以改进的。我们愿意为你担任入党介绍人。”傅连暲听后深受感动。1938年9月7日,傅连暲终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,并在此后更加努力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后,他担任了多个重要职务,并于1955年被授予开国中将军衔。
对党员违纪行为的严肃处理
延安时期,陈云在管理党员方面严格执纪,确保党内纪律的执行。有一次,一名干部因被误告而被开除党籍,随后他到中央组织部申诉。经过调查,中组部认为开除决定不当,决定恢复他的党籍,但由于案件尚未彻底调查清楚,恢复的党籍从申诉之日起重新计算。
这位干部对恢复决定不满,继续申诉,并提供了几位证人。陈云得知此事后,非常重视,亲自指示必须彻底调查此事。尽管有证人分别在西安和太行山前线,取证工作十分困难,但陈云依然坚持亲自写信请各方协助调查。经过两个月的努力,最终证明该干部清白无辜,恢复了他的党籍。
事后,陈云感慨道:“两个月的调查时间值得花费,因为这段时间里,谁也无法培养出一个像这样具备革命觉悟的干部。”陈云的坚决和执着,彰显了他对党和党员负责的态度。
严格的党员教育与党纪
随着党员人数的迅速增长,陈云认识到加强对新党员的思想教育变得愈加重要。陈云曾指出:“我们接纳了大量新党员,其中许多人带着小资产阶级思想和习惯,这对党来说是一个严峻的挑战。因此,我们要特别重视这些新党员的思想教育。”
在此背景下,陈云亲自处理了刘力功的违纪案件,并且这一事件在延安引起了广泛关注。刘力功是从国统区到延安的知识分子,1938年加入党后,虽曾在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,但他自高自大,言行偏离党的原则。在接受组织安排时,他坚持要求只到高级岗位,甚至威胁要退党。陈云认为他需严肃对待,最终决定开除其党籍,并在《解放》杂志上发表了关于此事的文章,严明纪律,警示全党。
这篇文章发布后,延安党内的纪律风气迅速改观,党员们更加自觉地遵守组织安排,党内的自由主义倾向大大减少,服从组织、严守纪律的气氛逐渐形成。
抗战胜利后的工作
1945年抗战胜利后,党决定派陈云前往东北开展工作,巩固根据地。尽管离开了工作了8年的中央组织部,陈云深知自己为党建设的坚实队伍已初具规模,他对此感到欣慰。
通过延安时期的不断努力,陈云为党培养了大量干部,也为新中国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在线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