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实打实的利益面前,3国要和美国硬刚到底,特朗普察觉不妙,访华前夕开始主动对中方让步。3国选择是否和关税战有关?特朗普又做出了什么让步呢?
算算时间,特朗普一手掀起的关税战已经过去了整整3个月,“暂缓关税”90天的期限也将在7月9日到期,这意味着除了中国之外的75个国家都需要给美国一个“交代”,是否愿意和美国签署贸易协议。
截至目前只有英国和越南向美国妥协,前者只是在汽车领域被加征10%的关税,而美越签署的协议中,美国对越南本土商品输美加征20%的关税,而美国对越南出口则是零关税。虽然看起来很讽刺,但此前特朗普威胁对越南加征46%的额外关税,现在直接削减26%,越南或许还认为自己赚了。不过相较于英国和越南抱大腿的举动,这3个国家的立场就非常硬气了。
先说日本。作为此次关税战中表现最“突出”的美国盟友,日本罕见的没有迎合美国立场,更是公开唱起了反调,而这一切都是日本首相石破茂做出的选择。和安倍晋三、岸田文雄不同,石破茂既不对美国谄媚,也没有主动给美国解忧,反而在特朗普宣布“暂缓关税”后第一个站出来宣称,不会在关税问题上对美国做出重大让步。
据美媒爆料的数据显示,特朗普之所以开打一周就紧急刹车,主要原因就是日本金融机构大幅度抛售美债吓到了特朗普政府,不敢继续逼迫,所以给了90天考虑。在此期间,美日已经连谈六轮,但没有取得任何成果。
现在赶上日本闹米荒,特朗普在社交媒体发文称,他很想帮助日本解决问题,但日方却以“不希望在贸易谈判中牺牲农业”为由拒绝。对此,特朗普强调暂时不打算取消对日本汽车25%的关税制裁,如果日本拒绝购买美国大米,那么额外加征的关税也会增加。石破茂却继续讽刺美国称,“与其加征关税,不如通过贸易来维护国家利益。”这显然是要和美国硬刚到底了。
再说印度。作为一个纯粹的投机主义者,印度总理莫迪在关税战的问题上不像日本那样激进,反而不断寻觅时机捞好处。4月下旬,美国副总统万斯访印,莫迪在他来的前一天对中国钢铁加征12%的临时关税,以示对特朗普关税战的支持,并希望尽快实现双边贸易谈判。
这可把特朗普高兴坏了,双方之间上演了一场“兄友弟恭”的和谐场面。然而5月初印巴爆发冲突,特朗普却态度冷淡的表示,两国已经打了数十年,相信他们能够处理好问题。双方交火之后,印度在空战中打出了0:6的惨烈战绩,开始和巴铁讲和,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却致电印巴双方拱火,摆明了就是要拿印度当靶子钳制中国精力。
在这之后,美印关系开始逐渐微妙,印度告上世贸组织要对美国商品加税,反制美国对印度钢铁加征的关税;美国故意晾着印度,最后卡点邀请他参加G7,而在与会期间也只是坐“冷板凳”,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和镜头。眼看暂缓关税期限就要到了,美印都还在僵持对峙,莫迪大概率也不打算妥协了。
最后是韩国。作为美国亚太的传统“盟友”,韩国在很多问题上其实没有多少选择的权力,一切以美国马首是瞻。然而亲美的尹锡悦已经下台,新任韩国总统李在明是扛着“亲华”大旗上台的,竞选时就高调表态,要修补尹锡悦执政期间韩中关系的不愉快,外交立场会坚持“实用主义”,和中国保持密切合作。
虽然李在明上任后第一通电话打给了特朗普,也希望韩美能够尽快达成贸易协议,但他之后的公开演讲中都展现出“外交依赖美国、经济依赖中国”的立场,对特朗普的承诺或许只是拜山头的场面话。
果不其然,7月3日上午,李在明发布最新涉华表态,强调要尽快改善韩中关系,以国家利益为主展开“实用外交”。而在随后的涉美问题上,他表示和美国谈判非常困难,双方都不清楚自己“想要什么”。这话说的很漂亮,既不表明立场,也不会让美国揪住把柄制裁韩国。考虑到距离7月9日没几天了,韩美贸易谈判大概率也不会成功。
自此,美国在亚太地区的三位重要盟友都做出了选择,这对他继续推动关税战是非常糟糕的情况,不得不做好两手准备。
6月底特朗普就喊话访问中国,联系到伦敦会谈前夕的中美领导人通话期间,中方表示欢迎特朗普访问,所以他很有可能会受邀参加九三阅兵。为了让“有可能”变成现实,特朗普还主动对中国连退两步:取消对华出口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的制裁禁令、取消对中国乙烷出口的管控措施,相关美企和政府部门已经接到通知。
总的来说,中国一贯遵守“人不犯我我不犯人”的立场,关税战的反制责任全在美国,日韩印三国的抗拒也应该引起特朗普政府的反思,希望美方能够好自为之。【战旗团队创作,文责自负】#优质好文激励计划#
在线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