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记得2003年伊拉克战争结束的那一刻吗? 萨达姆政权被推翻,整个国家陷入重建的漩涡。 20年过去了,数千亿美元砸进去,石油工业破产,电力供应不足,甚至街头的废墟还在诉说重建的漫长艰难。 那次战争的伤痕证明,一场冲突的结束,往往是另一个噩梦的开始。
现在,轮到伊朗了。 6月25日,那场仅仅12天的战争画上句号,伊朗宣布了重建计划。 看似短暂的战火,却让核设施和经济基础设施灰飞烟灭。 桥梁被炸垮,道路中断,水电供应系统成了废铁。 更别提民房了,炸坏几户人家,整栋楼都得推倒重来。
这场重建的账单一算,至少900亿美元起步。 900亿美元? 这不是小数目,相当于联合国开发署预估的加沙重建20年成本的两倍多。 埃及那边的预测更高。 大家猜猜,这笔钱要从哪儿掏?
先看伊朗的盟友。 中东那张复杂的地图里,伊朗有感情上的朋友——什叶派国家如叙利亚和黎巴嫩,感情支持满满的。 但一提钱袋子,问题就来了。 这些国家自己的口袋也不宽裕,内乱和财政危机让他们先顾自己。
沙特和伊朗的关系这几年在缓和,表面握手言和了。 可历史矛盾呢? 过去的冲突和现在的竞争,比如说海湾领导权之争,沙特不会轻易拿真金白银去贴老对头。 2018年那次经济援助谈判,不就因为利益纠纷泡汤了吗? 感情是感情,钱是钱,现实总是这么骨感。
美西方那边的情况也是雷打不动。 伊朗一天不宣布放弃拥核,西方就一天喷个不停。 石油禁运这把锁,直接把伊朗的大财源卡死了。 想想看,伊朗的油田潜力巨大,要是禁运一松,石油出口每年能回流几百亿美元。
美西方愿意开这扇门吗?谈判桌上,他们只谈制裁,不谈援助。 连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方案都不松口,说是政治风险太高。 资金缺口这么大,伊朗的加油站再开,油钱也流不进重建账户。
重建的难度本身就像翻山越岭。 伊拉克那个例子太经典了,20年花了几千亿,经济反而倒退了。 电都不稳,这还不说社会动荡添乱。 克里米亚呢? 俄罗斯2014年拿下后,每年砸12亿美元进去,桥梁、道路修个不停,数百亿累计了,可当地居民生活还是提心吊胆。
基础设施是建了,但民心难聚,社会恢复是个无底洞。 战争一结束,重建的机器轰隆隆开动,人们盼着回血,但钱没到位,啥都白搭。更别提还有重建好了又开战的可能性。
国际大环境也不给力。 看看其他冲突后的重建教训,2006年黎巴嫩真主党之战后,重建资金缺口几十亿,靠的是海湾国家的临时援助,可那只是杯水车薪。 现在全球经济紧缩,各国都捂紧钱包。
联合国那些慈善基金,申请流程复杂,限制一堆,伊朗这种敏感国家更难申请到。 民间重建基金呢? 呼声挺高,却难落地。 2010年海地地震后,国际承诺的资金,只兑现了一小半。 重建经费成了空头支票的例子,中东地区比比皆是。
大家说,感情支持能不能当饭吃? 伊朗的盟友喊口号喊得响,可重建基金的门槛太高了。 石油交易本来是活水源泉,但政治博弈让水龙头紧闭。中东棋盘上的朋友们,在援助问题上左右摇摆。 重建启动容易,推进难啊。 每一步都是实打实的资金考验,没有捷径可走。 这场12天战争的尾声,只把更大的难题推到了舞台中央。
在线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