某些行业精英总喜欢说这样的话:“尽快出台有效政策,释放真正的购房需求”。
什么是“有效政策”?什么又是“真正的购房需求”?
不好意思,精英、专家们自己都说不上来。
不要觉得专家们的话有多么靠谱,当年有头茅姓专家对房价快速上涨给了什么样的药方?
“取消耕地红线”
后来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,幸亏没听他的,否则就是14亿人饿肚皮的问题了。
可以预计的一点:当下,即便房价重新回归稳定,大多数人也只会更看重住房的居住价值,而非投资价值——毕竟大家的生活中有更多需要用钱的地方。
这是朴素的个体经验,也是平实的群体记忆。
这几年,降利率、降首付、取消限购……基本上理论上可行、逻辑上恰当、民意上认同的政策都给了。
但是面对销售数据,我们不得不考虑这样一种可能:
城镇化到了现在这种程度,注定住房的需求,不管是刚需还是改善,更多的是集中在北上广深这样的核心城市?所以政策的效用,更多的也只能在核心城市、核心区域体现?
其实看看美国、日本的房地产市场,也可以略知一二:
常说日本房地产复苏,可是别总是列举东京、大阪、名古屋的数据。鸟取、高知、佐贺、德岛这些地方的数据也拿出来晒一晒可好?
常说美国的房地产值得投资,也不要总是盯着纽约、洛杉矶、西雅图。
看看密西西比州的杰克逊、阿肯色州的小石城、西弗吉尼亚州的查尔斯顿,是不是也值得投资?
事实证明,美国、日本同样也有地产市场的结构性差异,也有大量需求不足的“三线城市”。
城市本质上是经济要素集聚的产物。有集聚,自然会有差异,有丰腴,自然也会有贫瘠。
尤其是在人口总量有限、经济增速的边际效应越来越明显的当下,即便在同一时间,不同城市的房地产需求不同、市场表现不同、工作重点也不同。
所以,有的城市需要补充优质土地;有的城市“一盘一策”,让保交付项目落地为安,给稳健房企保驾护航;有的城市则必须要大刀阔斧。
所以,现在的政策已经足够了,可以微调,但是没必要大刀阔斧,更没必要用今天的政策否定昨天的成果。
5月,重庆搞了个大动作,宣布拟通过土地储备专项债券收回323宗、总面积2.27万亩的存量闲置土地,涉及金额超435亿元。
土地回购,重庆在搞,昆明也在搞。
一个在土地回购的区域,你觉得是应该先调整供应?还是先刺激需求?
重庆的万州、开州,用什么政策去刺激市场需求?
昆明的晋宁、空港、阳宗海,用什么政策,能让客户恢复信心?
这个时候对房地产水漫灌刺激,注入泡沫,到底能不能让老百姓得利?能不能让稳健经营的“好学生”得利?能不能让国民经济的基本面得利?
土地,市场出清,甩掉旧包袱。如果老问题没有彻底解决,为什么又要注入新的泡沫!?
在线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