吴迪去世,才发现有些人,活着时我们总觉得他不重要
51岁的吴迪走了,年纪轻轻,却成了相声圈的“被遗忘者”。一个胖子,混迹相声圈半生,却从未真正拥有过“身份”,直到离世,才让大家终于明白:原来,他曾是那个你会偶尔刷到的视频里,那个让你笑出声的“虎哥豹哥”之一。
要不是天津相声圈的朋友们发布讣告,很多人可能都不清楚他是谁。说实话,即使你刷过抖音,也许只会记得那两个胖子,笑得憨态可掬,一看就是“喜感担当”。他们并不是哪个剧团的头号人物,也不常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,只是娱乐圈那个流量夹缝中的普通人,凭着“胖才有笑点”的定律,混口饭吃罢了。
展开剩余81%但吴迪,可不甘心只做个“喜感胖子”。最初,他们俩并不是网红,而是正儿八经在相声舞台上走过段子的。两人虽拜姜昆为师,但真正和他们合作的,还是杨议剧组。其实,疫情前,他们也拍过不少小品,甚至参与过杨光剧集,在天津一带,多少还有一些边缘性的存在感。
问题出在:他始终没有一个“正式的身份”。这就像是你在一个公司里干了十年,却在老板宣布新人的大典上,连请柬都没有收到。外人反而轻松当了“大师兄”,而你只能在角落看着,这份尴尬无法言喻。
于是,吴迪被冷落了。不仅如此,他还因为这个“身份”的缺失,愤而发声明:“我们从未拜过师,杨议开宗立派不合古法”,字字句句,都是对被排除在外的愤怒。可是,不管他再怎么愤慨,最终还是没能改变什么——他只好慢慢退出了公众视野。
在那段时间里,吴迪变得更加沉默,身形也愈发臃肿,讲话时带着虚弱,偶尔出现在镜头里,嘴里却说着“心宽、没事、活着最重要”。看起来是云淡风轻,实则背后掩藏的是无法言说的痛。
如果说他没有才华,那可不是。吴迪的段子、幽默感都在线,甚至在短视频平台上,他也能自编自演,做出有节奏感的小品。问题的根本,并不是他不够才华横溢,而是他不属于那个“圈内”的人,始终无法融入那个圈子里。哪怕他再怎么努力,也不过是外面的一个“旁观者”,只能在厨房里做些边角料的活。
他并非不努力。吴迪为获得资源,跑人情,做直播,开工作室,甚至胖成了他的一部分“人设”。他那副胖乎乎的身躯,并非随便长出来的,而是靠着“胖就能有喜感”的思维模式,一点点堆积而成的。你说他不想瘦?谁不想活得长久一些。但对于他来说,一旦瘦下去,他的喜感也就不见了,而没有笑点,他的存在感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。
直到吴迪离世,你才发现,原来这些“低频人物”一直都在我们生活的背景里。虽然他们不常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,但偶尔刷到的时候,我们会笑一笑。这些人看似不重要,但却给你带来过三秒钟的欢笑——这就是他们的价值。
最遗憾的是,吴迪走的时机并不对——他还没有“把话说清楚”。那句“我们不是你徒弟”,成了他一生中最坚决的表达。当他终于喊出这句话后,却没人理他,最后他也就悄然离开。
你说,杨议后悔吗?也许吧。但一个为你干了十几年的“徒弟”,连最基本的“节哀”都没有,就这么消失在公众的视野里,这不仅仅是情分的淡漠,更是对一个人的彻底忽视。吴迪的最后几年,拼命想证明自己是“某个人”,而非“某个附属品”。但他越想脱离,越被当作“过气的网络段子手”,没有人真正把他当作“演员”,而只是觉得“两个胖子可爱”。他有才华,但娱乐圈的门槛,早已不再是才华,而是身份。
至于吴迪是怎么走的,讣告没有详细描述。也许是病,也许是情绪积压到某个极限。但可以看出,这一切并非一朝一夕的事,是一点点积压下来的。到最后,吴迪能做的,也只是笑一笑,然后默默离去。
没有热搜,没有道歉,没有人站出来说:“他其实也挺好的”。就这样,他被人遗忘,默默地被沉默埋葬。
但我还是想说一句:吴迪不是一个什么了不起的人物,但他是那种愿意笑着陪你度过一段时光的人。这样的人越来越少了,走一个,少一个。
希望吴迪那边,不用再为自己解释“我是谁”。希望他以后能在舞台上再演一段,不再管谁先开场,谁该闭嘴,单单说一句“我来啦”,台下就会响起掌声。
这才是他应得的,这才是一个相声演员,应该拥有的体面。
发布于:山东省在线配资论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